中小学学习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shāng ]

读音:shāng

拼音:shang

简繁:商

五笔:UMWK

五行:金

部外:暂无

五笔:UMWK

笔画:11画

吉凶:吉

仓颉:YCBR

结构:上下

郑码:SULD

四角:00227

区位:4144

统一码:5546

异体字:謪,?,?,?,?,?,?,?

英汉互译:commerce,business,trade

笔顺:点、横、点、撇、竖、横折钩、撇、点、竖、横折、横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482018年2014年
2013年2352007年2006年240
1995年2511987年244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487

内容来源于:www.tangqie.com

起源

商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

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四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八。商姓名人有商容、商鞅等。

商氏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姓氏群体,在当今百家姓中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一十位,人口约三十九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4%左右,望族出汝南郡。商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先秦时有孔子弟子商泽、商瞿见诸史册,均为鲁国人,加之商姓来源众多,至战国时,商姓已分布于今河南商丘、陕西商县、山东曲阜等地。

商(Shāng)姓源出有:

商姓起源一

源于子姓,出自上古时期商王朝贵族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在远古时期,帝喾有个妃子叫简狄,她外出游玩是误食了玄鸟蛋,因而受孕生子名“契”。契长大后,仁惠博学,被舜帝任命为司徒,负责教化民众。后来,因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为“子”,敕封在商邑(今陕西商县),组成了商族部落,号为“商国”。一直到契的第十四代孙成汤灭了夏王朗,建立了商王朝,其后裔王孙贵族开始以国名为姓氏,称商氏,为商王朝贵族为官者的专有姓氏。据典籍《遗子先生文集》记载:“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另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商汤被灭于周,后世子孙就以故国号为氏,世称商氏。”

商王朝最终为周武王所灭,之后,商氏从贵族之姓转为庶姓,仍称商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称商氏正宗。商氏族人大多尊奉契、商汤(成汤)为得姓始祖。

商姓起源二

出自成汤二十五世孙皋辛隐居于商城之东,遂以商为姓。

商姓起源三

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今陕西商县)命姓。

商姓起源四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商佳氏,亦称尚佳氏,满语为S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鄂和(今吉林蛟河西北部),后多冠汉姓为商氏、桑氏、尚氏等。

⑵.乌库理氏,亦称乌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乌古伦部,满语为Ukuri Hala,汉义“细鳞鲮鱼”,世居黑龙江两岸,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商氏、刘氏、乌氏、李氏、讷氏、桑氏、鱼氏等。

《遗山先生文集》卷三九《曹南商氏千秋录》记载:曹南商氏,族姓所起,见于远孙正奉大夫赠昌武军节度使衡所著《千秋录》备矣。盖自少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十三世而至汤,十七世而微子代殷,后为偃王。避宋宣祖讳,改殷姓为商姓。

商姓起源五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大夫商鞅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纂》记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春秋时期,卫国有一法家名士叫公孙鞅。公孙鞅,亦名卫鞅,公元前390~前338年待考,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为卫鞅,后被秦孝公嬴渠梁封于商邑(今陕西商洛境内),后人称之商鞅。

在商鞅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族封地名称、或名号为姓氏者,称商氏,亦世代相传至今。

两汉之际,商姓已辗转播迁于今河南平舆、陕西西安以及豫鲁交界的今河南濮阳一带,后经发展,昌盛为当地之望族,上述三地古代分属为汝南郡、京兆郡、濮阳郡,是故后世商姓有以汝南、京兆、濮阳为其郡望堂号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姓以上述三郡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周边播迁,今甘肃、山西、河北以及南部省份的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均有商姓人入居。隋唐之际,商姓之主流依旧繁衍于北方,但是其在南部省份的商姓也得到了发展。

北宋时,河南开封人商瑗流寓西夏,仕为都知兵马使,仁宗时因奉使归宋,奏献密事,仁宗嘉其义,赐他于浙江淳安以居。南宋偏安江南后,商姓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今江西、四川、湖南均有商姓入迁。

宋末元初,蒙古铁骑横行江浙一带,则商姓人有避乱播迁于福建、广东等地的。元代,世居于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的商姓家族繁衍兴旺,其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尤以商挺父子为其杰出代表,其不但显达于朝廷,而且以书画扬名于世,诚为后人所仰视。

明初,山西商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之商姓有闯关东进入东北三省的,后扩展至内蒙古之东北区。此间华东、华南沿海之商姓有渡海赴台者,历民间至今,商姓分布之地愈广。

如今商姓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黑龙江、河南、北京、陕西、辽宁、江苏,这八个大约占商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重庆、天津等地。

商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黑吉辽、内蒙古东部、河北大部、京津、山东、河南东北、苏皖北部、重庆东南、贵州北端,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2%以上,这部分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1%,居住了大约63%的商姓人群。在内蒙古中部、河北西北、晋陕、宁夏东北、豫鄂渝大部、四川东部、湖南西北、贵州大部、云南南部、广西中部、皖苏南部、浙沪、赣闽北部,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0.06%,其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2%,居住了大约29%的商姓人群。

汉族占商姓总人口96%以上,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蒙古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北京市、辽宁等地,满族主要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天津市等地,土家族主要集中于湖北省恩施市,彝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当代商姓的人口在38万左右,有汉族、蒙古族、满族、土家族、彝族等多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为36万人(2006年),为中国第二百四十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8%,在全国分布较广。

汝南郡:汉置汝南郡,治上蔡(今河南省中部上蔡县西北及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

京兆郡:即国都直辖区。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辖地约在今天的陕西秦岭以北,西安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两汉之际,商姓已辗转播迁于今陕西西安一带,后经发展,昌盛为当地之望族,是故后世商姓有以京兆为其郡望。

濮阳郡:濮阳郡大致在今河南滑县、濮阳、范县,山东郓城、鄄城一带。两汉及魏晋时期,商氏再次昌盛为当地之望族,是故后世有以濮阳为其郡望的。

“追远堂”、“衎烈堂”、“三元堂”、“两贤堂”、“敬爱堂”、“好易堂”、“续志堂”等。

一、shā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河北之承德、景县、黄骅,山东之平邑,山西之长治,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满、仡佬等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黄帝之昆孙,以地为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遗山先生文集》云:“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商,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商始祖契所居,后由地名而为国,为族。

2、《姓氏考略》又注:“或谓纣贤臣商容之后。”

3、郑樵则云:“子姓。商本上雒,今之商州也。及成汤有天下,始迁于毫而命以殷,然商之号亦未始废焉。商始祖契,其母曰简狄,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元(玄)鸟陨卵而吞之,孕而生契。舜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子孙以国为氏。”

4、又注:“又秦有卫鞅,本卫公子也,封为商君,子孙亦以商为氏焉。”

5、或为殷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有故改氏》注云:“(商丘)本姓殷,避宣讳改为商氏。”此之“宣讳”,不知确指何人。

6、或为满族商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望出汝南、濮阳。春秋时鲁有商瞿,仲尼弟子;宋代有商飞卿,临海人,工部郎中;明代有商大节,钟祥人,右副都御史;清代有商盘。

二、

商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7%。尤以江苏、黑龙江、北京、山东、河南等省市多此姓,上述5省市商姓约占全国汉族商姓人口60%。

商姓起源:

1、黄帝之裔封于商(故城在今陕西商县),以地为氏。

2、商时纣王之贤臣商容之后有商氏。

3、系自子姓。周武王灭商,子孙以国为氏。

4、系自姬姓。战国时卫公孙鞅封于商(故城在今陕西商县东85里),号商鞅,子孙亦以商为氏。

5、金时女真人乌古论氏,汉姓为商。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商佳氏、乌库里氏等后均改为商氏。今满族姓。

6、彝族沙玛氏,汉姓为商。

7、为避庙讳,殷姓改为商。

8、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商姓名人:

商瞿,春秋时鲁人,孔子弟子。

郡望:汝南,濮阳、京兆。

历史名人

商姓古代名人

商容商周,他是第一位出现于史籍的商姓人士,传说是纣王时官拜大夫,因忠言直谏,被纣王罢官。周武王克商后,商容归周朝,钦慕他的为人,曾特别旌表其闾,并嫁以女儿,所传后裔以商为姓。这也是有的学者认为他是后世商姓得姓始祖的原因。

商高周朝,数学家,他写了中国第一本数学著作《周髀算经》。

商泽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秀,一作子季,孔子弟子,为七十二贤之一,以涉览六籍为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雎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封“邹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称“先贤”。

商瞿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木,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孔子把《易经》传授给商瞿,商瞿传给楚国人犴臂子弘,子弘传给江东人矫子庸疵,庸疵传给燕国人周子家竖,周竖传给淳于人光子乘羽,光羽传给齐国人田子庄何,田何传给东武人王子中同,中同传给菑川人杨何。杨何在汉武元朔年间,因为研究《易经》出任子当朝的中大夫。

商鞅战国,为秦奠定统一基础的功臣,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人物。当时,他以刑名法术之学,被秦孝公重用为相,定变未能令,废井田,开阡陌,改赋税之法,结果在短短的十年时间之内,使得秦国面貌大变,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秩序井然。商鞅也因此被封于商公邑,号为商(或上)君。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作了姓氏。

商挺元初(1209-1288),大臣。字孟卿,晚号左山老人。曹州济阴(今菏泽)人。宪宗三年(1253年),奉蒙古封君忽必烈征召至盐州,任京兆宣抚司郎中,抚定关中。又升空抚司副使,受命兼治怀孟。八年(1258年),复得忽必烈召见,与商军政要务。明年,力助忽必烈取得汗位。任陕西、四川等路宣抚副使,与宣抚使廉希宪等共同挫败蒙古将领哈刺不花、浑都海等人的叛乱。改佥陕西、四川行省事,晋参知政事。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召入京拜为中书参知政事。历任同佥枢密院事、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等职,于元初军政制度多所创建。九年(1272年)十月,赴京兆皇子王相府任王相。十五年(1278年)以王府内讧,株连罢职、籍家。无罪获赦后,隐居不出。死于京城。仁宗延佑初年,追封推诚协谋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公,谥“文定”。能诗赋,兼工书法。著有《藏春集》6卷。

商辂明朝,字弘载,号素庵。正统间乡、会、殿试皆第一。景泰间官至兵部尚书。成化初进谨身殿大学士。他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著有《商文毅公文》。

商景春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进士,曾任湖南桃源知县,归休后隐居于偏僻的福清赤礁。宋末元初,景春之弟景夏组织义军抗元,失败被俘,自杀,商氏族受清剿。景春的长子商禹和第三子商当逃避于赤礁,战事过后,商禹回居石竹,商当留在赤礁,分别传下长房和三房裔孙。景春的次子商稷,逃到漳浦,见县治西南鹿溪之滨一片沃土,便住下来垦荒拓土,传衍第二房裔孙,建立商氏埔社,并传衍后裔于杜浔和诏安。

商大节明朝(1489年~1553年),大臣,字孟坚,钟祥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任丰城知县,后提升为兵科给事中,因事被谪为盐城县丞。不久,出任广东佥事,镇压海南岛黎民的反抗。后升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兼提督紫荆各关。时蒙古贵族俺答率兵入犯,进逼京都,他奉命率五城御史统领城中居民及入京应试武生守御。俺答兵退后,奉命兼管民兵,经略京城内外,官进右副都御史。为大将军仇鸾所妒,世宗听信谗言,将他下狱。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仇鸾死,其旧部为他申诉,世宗不允。次年死于狱中。穆宗即位后,赠兵部尚书,谥曰端愍。

商景兰清初,诗人。字媚生,明、清间会稽人。明吏部尚书商祚长女,祁彪佳妻。能书善画,德才兼备,祁、商作配,乡里有金童玉女之称。伉俪相敬。弘光元年(1645),清兵攻下南京,彪佳投水自尽,景兰深明大义,挑起教子重任。二子理孙、班孙,女德琼、德渊、德宦及儿媳张德蕙、朱德蓉,俱以诗名。每暇日登临,令媳女辈笔床匣以随,角韵分题,家庭之间竞相倡和,一时传为胜事。著有《锦囊集》等。

商景徽明末清初,字嗣音,女,明、清间会稽人。明吏部尚书商祚次女,商景兰妹,上虞徐咸清妻。能诗。清兵入关后,与夫咸清偕隐,合著《小学》一书,自一画至多画,正形声,明训义,名之曰《资治文字》。著有《泳鵻堂诗草》(一作《承堂集》)。

商輅明代,正统年间状元。

商姓近代名人

商衍鎏(1874年~1963年),中国末代探花。字藻亭,号又章、冕臣,晚号康乐老人,广东番禺人,1875年生。学者、书法家。商衍鎏从小苦读,1894年甲午科举人,在广州光孝寺西华堂读书多年,后又入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1904年甲辰科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入进士馆。历任侍讲衔撰文、国史馆协修、实录馆总校官、帮提调等职。其间1906年至1909年被派往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法政。1912年应聘为德国汉堡海外商务学院汉文教授,1916年聘约期满回国。归国后历任北京副总统府顾问、江苏督军署内秘书、大总统府谘议、江西省财政特派员。1927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秘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南京辗转入川,初居成都,后移眉山、乐山、夹江等地,以卖文鬻字为生。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回南京。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60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63年8月28日在广州逝世,终年88岁。

郡望

汝南郡:汉置汝南郡,治上蔡(今河南省中部上蔡县西北及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

京兆郡:即国都直辖区。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辖地约在今天的陕西秦岭以北,西安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两汉之际,商姓已辗转播迁于今陕西西安一带,后经发展,昌盛为当地之望族,是故后世商姓有以京兆为其郡望。

濮阳郡:濮阳郡大致在今河南滑县、濮阳、范县,山东郓城、鄄城一带。两汉及魏晋时期,商氏再次昌盛为当地之望族,是故后世有以濮阳为其郡望的。

“追远堂”、“衎烈堂”、“三元堂”、“两贤堂”、“敬爱堂”、“好易堂”、“续志堂”等。

一、shā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河北之承德、景县、黄骅,山东之平邑,山西之长治,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满、仡佬等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黄帝之昆孙,以地为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遗山先生文集》云:“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商,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商始祖契所居,后由地名而为国,为族。

2、《姓氏考略》又注:“或谓纣贤臣商容之后。”

3、郑樵则云:“子姓。商本上雒,今之商州也。及成汤有天下,始迁于毫而命以殷,然商之号亦未始废焉。商始祖契,其母曰简狄,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元(玄)鸟陨卵而吞之,孕而生契。舜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子孙以国为氏。”

4、又注:“又秦有卫鞅,本卫公子也,封为商君,子孙亦以商为氏焉。”

5、或为殷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有故改氏》注云:“(商丘)本姓殷,避宣讳改为商氏。”此之“宣讳”,不知确指何人。

6、或为满族商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望出汝南、濮阳。春秋时鲁有商瞿,仲尼弟子;宋代有商飞卿,临海人,工部郎中;明代有商大节,钟祥人,右副都御史;清代有商盘。

二、

商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7%。尤以江苏、黑龙江、北京、山东、河南等省市多此姓,上述5省市商姓约占全国汉族商姓人口60%。

商姓起源:

1、黄帝之裔封于商(故城在今陕西商县),以地为氏。

2、商时纣王之贤臣商容之后有商氏。

3、系自子姓。周武王灭商,子孙以国为氏。

4、系自姬姓。战国时卫公孙鞅封于商(故城在今陕西商县东85里),号商鞅,子孙亦以商为氏。

5、金时女真人乌古论氏,汉姓为商。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商佳氏、乌库里氏等后均改为商氏。今满族姓。

6、彝族沙玛氏,汉姓为商。

7、为避庙讳,殷姓改为商。

8、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商姓名人:

商瞿,春秋时鲁人,孔子弟子。

郡望:汝南,濮阳、京兆。

姓氏源流

一、shā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河北之承德、景县、黄骅,山东之平邑,山西之长治,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满、仡佬等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黄帝之昆孙,以地为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遗山先生文集》云:“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商,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商始祖契所居,后由地名而为国,为族。

2、《姓氏考略》又注:“或谓纣贤臣商容之后。”

3、郑樵则云:“子姓。商本上雒,今之商州也。及成汤有天下,始迁于毫而命以殷,然商之号亦未始废焉。商始祖契,其母曰简狄,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元(玄)鸟陨卵而吞之,孕而生契。舜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子孙以国为氏。”

4、又注:“又秦有卫鞅,本卫公子也,封为商君,子孙亦以商为氏焉。”

5、或为殷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有故改氏》注云:“(商丘)本姓殷,避宣讳改为商氏。”此之“宣讳”,不知确指何人。

6、或为满族商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望出汝南、濮阳。春秋时鲁有商瞿,仲尼弟子;宋代有商飞卿,临海人,工部郎中;明代有商大节,钟祥人,右副都御史;清代有商盘。

二、

商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7%。尤以江苏、黑龙江、北京、山东、河南等省市多此姓,上述5省市商姓约占全国汉族商姓人口60%。

商姓起源:

1、黄帝之裔封于商(故城在今陕西商县),以地为氏。

2、商时纣王之贤臣商容之后有商氏。

3、系自子姓。周武王灭商,子孙以国为氏。

4、系自姬姓。战国时卫公孙鞅封于商(故城在今陕西商县东85里),号商鞅,子孙亦以商为氏。

5、金时女真人乌古论氏,汉姓为商。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商佳氏、乌库里氏等后均改为商氏。今满族姓。

6、彝族沙玛氏,汉姓为商。

7、为避庙讳,殷姓改为商。

8、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商姓名人:

商瞿,春秋时鲁人,孔子弟子。

郡望:汝南,濮阳、京兆。

堂号

汝南郡:汉置汝南郡,治上蔡(今河南省中部上蔡县西北及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

京兆郡:即国都直辖区。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辖地约在今天的陕西秦岭以北,西安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两汉之际,商姓已辗转播迁于今陕西西安一带,后经发展,昌盛为当地之望族,是故后世商姓有以京兆为其郡望。

濮阳郡:濮阳郡大致在今河南滑县、濮阳、范县,山东郓城、鄄城一带。两汉及魏晋时期,商氏再次昌盛为当地之望族,是故后世有以濮阳为其郡望的。

“追远堂”、“衎烈堂”、“三元堂”、“两贤堂”、“敬爱堂”、“好易堂”、“续志堂”等。

一、shā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河北之承德、景县、黄骅,山东之平邑,山西之长治,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满、仡佬等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黄帝之昆孙,以地为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遗山先生文集》云:“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商,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商始祖契所居,后由地名而为国,为族。

2、《姓氏考略》又注:“或谓纣贤臣商容之后。”

3、郑樵则云:“子姓。商本上雒,今之商州也。及成汤有天下,始迁于毫而命以殷,然商之号亦未始废焉。商始祖契,其母曰简狄,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元(玄)鸟陨卵而吞之,孕而生契。舜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子孙以国为氏。”

4、又注:“又秦有卫鞅,本卫公子也,封为商君,子孙亦以商为氏焉。”

5、或为殷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有故改氏》注云:“(商丘)本姓殷,避宣讳改为商氏。”此之“宣讳”,不知确指何人。

6、或为满族商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望出汝南、濮阳。春秋时鲁有商瞿,仲尼弟子;宋代有商飞卿,临海人,工部郎中;明代有商大节,钟祥人,右副都御史;清代有商盘。

二、

商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7%。尤以江苏、黑龙江、北京、山东、河南等省市多此姓,上述5省市商姓约占全国汉族商姓人口60%。

商姓起源:

1、黄帝之裔封于商(故城在今陕西商县),以地为氏。

2、商时纣王之贤臣商容之后有商氏。

3、系自子姓。周武王灭商,子孙以国为氏。

4、系自姬姓。战国时卫公孙鞅封于商(故城在今陕西商县东85里),号商鞅,子孙亦以商为氏。

5、金时女真人乌古论氏,汉姓为商。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商佳氏、乌库里氏等后均改为商氏。今满族姓。

6、彝族沙玛氏,汉姓为商。

7、为避庙讳,殷姓改为商。

8、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商姓名人:

商瞿,春秋时鲁人,孔子弟子。

郡望:汝南,濮阳、京兆。

[ 商 ]字的同音字 - [ shang ]